【观点速递】天子与皇帝
  • 2020/04/16本站编辑发布
  •     
  • 963人已浏览

古代中国的王权,有天子和皇帝两种称谓。天子上天之子,即与上天是一种拟制的父子血缘关系,代表上天治理天下;皇帝则是王权的真正掌控者,负责江山社稷。问题是,这两种称谓的用意何在?

王权本身具有公私的双重性质。《礼记》中说大道之行,天下为公,选贤与能,这说明权力具有的属性,能者居之。《尚书》中说皇天无亲,惟德是辅,也是此意。汤武取代旧统治被称为革命而非暴乱,杀死旧统治者只是诛夫而非弑君,就是因为他们都是有德者。但对桀纣而言,他们断然不会同意这种说法,因为他们从祖上通过血缘继承了这种权力,并希望万世不易地传递下去,这说明权力又具有的属性。历朝各代的创业者追求权力时大都支持汤武革命,而守业者传递权力时却都会否定汤武革命,这种矛盾在汉景帝时黄生与辕固生的争论中明确地暴露出来。此二人在景帝面前讨论汤武革命,黄生说,冠虽弊,必加于首;履虽新,必关于足。何者,上下之分也。今桀纣虽失道,然君上也;汤武虽圣,臣下也。夫主有失行,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,反因过而诛之,代立践面南,非弑而何也?辕固生直接反驳说:必若所云,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,非邪?黄生与辕固生的主张分别代表了守业君主与创业君主的立场,景帝很为难,只能打圆场:食肉不食马肝,不为不知味;言学者无言汤武受命,不为愚。

景帝的做法,显然回避问题而非解决问题。想要化解权力的公私冲突,则需从天子与皇帝的祭祀活动入手,因为古代社会中的宗法祭祀是头等大事。天子和皇帝作为王权的不同称谓,代表两种不同的祭祀关系。皇帝的宗庙祭祀是针对祖先神灵的,因为皇帝与祖先具有真正的血缘联系,是天然形成的,任何人都无法改变,所以在祭祀的祝词中,皇帝通常自称孝曾孙皇帝臣某;天子的祭天礼仪是针对天地鬼神的,因为天子与昊天上帝是一种拟制的血缘关系,所以在祝词中通常会自称嗣天子臣某。然而孝之实践将两者有效地融合了。皇帝祭祀是基于对祖先尽孝,天子祭祀则表现为天命所归,但由于拟制的血缘关系,天子与上天的父子关系,也需要孝之实践。天子对上天行孝,皇帝对祖先行孝,两种不同性质的关系因孝道交汇在一起。作为上天的儿子要尽孝以保证王权的合法性;作为在位皇帝也要对祖先尽孝以保证权力传递的合法性。既然对上天和祖先都要尽孝,所以孝道便成为融合王权公私冲突的根本所在。

天子与皇帝的两种称谓,分别对应了王权的公私属性,但通过宗法祭祀中的孝之实践,有效地化解了这种公私冲突。在这个意义上,天子与皇帝并非叠床架屋,多此一举,而是古人的政治智慧的集中体现。

(作者伊卫风,系《北大法律评论》编辑)

 


本月点击排行榜